快乐家庭网 > 家有儿女 > 家教视点 > 名人家教 > 正文

妈妈的微笑

编辑:梅梅教育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9-05
导语:散学回家,贤娃儿会高举着画满“红鸡蛋”的习字本给妈妈看:“妈,今天我又没有得到‘柴筷子’,都是‘红鸡蛋’。先生还说我习字认真,表扬我啦!”

  翰林院子里的私塾教育,和当时全国各地的私塾没什么两样,施行的都是老式的蒙学教育,小学童们天天诵读的课文,也都是《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还有《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一类。

  周老先生教给蒙童们的功课有三项:诵书、描红习字和造句。

  周老先生每次上新课,都是用他那拖得长长的声调,逐字逐句地教着学童们念诵几遍,然后再简单地讲解一下。所谓讲解,一般都是断章取义和牵强附会的“训诫”之语。时间一长,这种方法往往让孩子们觉得乏味,因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有时周先生讲着讲着,不仅自己呵欠连连,有的小学童也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起来。每当这时候,课堂里就会传来孩子吃吃的嬉笑声。周先生发觉了,便提高声调,把手中的戒尺用力一拍,厉声叫道:

  “休得胡闹!现在继续背书——就从这里背起: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于是,厢房里又响起了抑扬顿挫、高低不一的诵书声:“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说起诵书,那可是贤娃儿的“拿手好戏”。周先生要求学生每一段书都要背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不掉句,不结巴。贤娃儿上课专心,坐在前排总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每次单独诵书,都会得到周先生的夸奖。

  这一天,周先生又让学生们齐声诵读了这一段: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为,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能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子长,宜先知。……”

  诵读完毕,周先生捋着胡子点名道:“邓希贤,我听你诵读得倒还流畅清爽,那么这一段的意思你能讲讲吗?”

  邓希贤笔直地站起来,大声说道:“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念书,这是极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念书学习,到老的时候还能有啥子作为呢……”

  “讲得很好。”周先生满意地叫小希贤坐下,然后指着另一个平时最喜欢顽皮的小学童说:“你看人家邓希贤,上课何其专心致志。而你呢?东张西望,如坐针毡;交头接耳,屡教不改!人,不正是像块玉石一样吗,如果不经过好好打磨雕刻,怎么能变成精美的玉器?‘人不学,不知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嘛!”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