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次子纪鸿回乡参加科举考试,他料到自己官爵显赫,儿子到省城后难免会有巴结讨好的小人,于是及时写信教儿子考完试之后马上回来,对人要恭谦,交友要谨慎。曾国藩的这种教子思想是很可取的。
他在教育儿子时说: “一般人多希望子孙做官,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于劳苦,既能过富裕安乐的生活,也可以过艰苦节俭的日子,这就是君子。凡是当官的人家,由俭朴变成奢侈很容易,但从奢侈返回俭朴就难了。年纪还小的人,切切不可贪恋奢华,不可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大家小家,也无论是士农工商,只要勤苦俭约,没有不兴旺的,而骄奢倦怠,没有不衰败的。你读书写字不可间断,要早起,不要失去高祖所创立的家业。人在少壮时没有不付出艰辛而能成就事业的。”
由于曾国藩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都长大成才,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学贯中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中俄伊犁谈判中,他毫不屈服,捍卫了民族利益。次子曾纪鸿,虽不幸早逝,但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成就。
教子点拔
曾国藩在修身、为人处世、治家、为官等各个方面都善于做子弟的表率。可以说,曾国藩处处注意为子弟做榜样,凡是要求儿辈做到的都要求自己先做到。曾国藩不仅以身作则,而且要求诸弟都为子女做榜样。总之,曾国藩教子总是从自身做起,带动夫人、诸弟,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子弟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并对子弟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和熏陶作用。
曾国藩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法应该说是教育子女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身作则法就是通过自己的良好言行,有针对性地影响对方,使其通过心灵内部体验达到信服对方或仿效的教子方法。
以身作则法之所以能影响、打动人心,使之仿效,首先在于这个方法本身所具有的巨大魅力。以身作则法,一般是指以自己的行动教育他人、引导他人。这种以行动对人进行教育、影响的方法通常又称为“身教”, “身教”是相对于“言教”而言的。言教固然也能影响人、启发人,但必须辅之以身教。如果只言教不身教,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都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比如:让自己的孩子替你拿样什么东西,应该说: “××× (孩子名),请你帮妈妈去拿×××,好吗?”当他帮你拿来之后要说: “谢谢你了!”一般来说,孩子听见你的“谢谢”后,都会很高兴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不会对你产生一种家长式的恐惧感,让他感觉到妈妈其实还是他的朋友,愿意和妈妈说说话,愿意做妈妈的小帮手。反之,如果当时采用命令式的口吻对女儿说: “×××(孩子名),快去帮妈妈拿×××。”就算这次女儿是帮你去拿了,但日复一日,她一定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到那时,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不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