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家有儿女 > 家教视点 > 名人家教 > 正文

七子皆成“千里马” --陈鹤琴教授的家教观

编辑:梅梅教育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9-01
导语:有一年暑假,陈鹤带一鸣、一飞去南京玄武湖打野鸭。父子三人携带一只狗,共乘一条小船,划动木桨,悄悄地在荷叶中穿行。小船划到一处停了下来。船上的人凝神注视,屏息以待。

  (二)把握三把黄金钥匙,善于合群乐于交往

  陈鹤琴说:“可爱的孩子应当是有礼貌的。要使小孩有礼貌,必须教他把握三把黄金钥匙:当自己受到人家帮助或接受了别人的好意时,要学会说‘谢谢’;当自己对别人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或有碍于别人时,要说‘对不起’,而且打招呼要快;当有求于别人时要会说‘请’。把握这三把黄金钥匙,就会到处受人欢迎。”陈鹤琴还风趣的对孩子们说:“嘴巴甜,有人缘。”“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陈鹤琴认为现在取消了“晨省昏定”的繁文缛节,但孩子的早上见到父母仍应先喊早。陈鹤琴的几个子女都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天清晨,陈鹤琴的三女儿秀云见了爸爸不喊“爸爸早”。陈鹤琴就俯下身来对她说:“小妹妹,早!”秀云听了,赶紧招呼:’爸爸,早!”陈鹤琴就这件小事谈自己的看法,认为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家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教材”。像上面这种情况,假如自己不说“小妹妹,早”,而是责备她“小妹妹,你为什么不说早”,她若是个“鬼灵精”,则会反问一句,爸爸,你为什么不说早”。那样一来,大人就会无言以对了。

  陈鹤琴还经常讲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孟子的名言“独乐乐,与民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多乐乐,孰乐?”讲《礼记》的名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陈鹤琴在分析古人名言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人向来是“好客”的,因此认为孩子也应学会“好客”,不管是“远客”还是“近客”,不管是“大客”还是“小客”,都应热情接待。陈鹤琴深谙“率子待客大有益”的道理,每当有客人来家时,总是让孩子亲切地招呼客人,并参与接待客人。陶行知先生是陈鹤琴家的常客。夏天的傍晚,陶行知常常戴着凉帽,穿着短衫,手执大蒲扇来到陈家纳凉、谈天。陈家孩子们一见陶伯伯,都欢呼雀跃地上前,为陶伯伯搬来椅子,送上茶水。

  陈鹤琴还常带孩子走上社会,扩大孩子们的交往范围。陈鹤琴曾经编《木兰从军》木偶剧,请南京艺人虞哲光制作木偶排成戏,送到一些小学校演出。陈鹤琴让一鸣、一飞、秀霞、秀瑛去参加木偶剧表演,以便让孩子们从中受到锻炼。有一次,《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举行报告会,陈鹤琴带一鸣去参加。一鸣向以绘画擅长,在爸爸的鼓励下,当场为斯诺先生画了一张速写像,待斯诺报告会结束,他将画像送给了斯诺作为纪念。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