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心忧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降临了:儿子的班主任找她谈话,说,这个以前爱说爱笑的孩子现在不知道怎么的,不喜欢说话了,经常一个人默默地低着头,上课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许多。孙劲松听到这些,一阵心酸。
回到家中,她痛哭了一场。等平静后,她默默地想了很久:我一定要坚强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我决不能让孩子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受到任何的伤害,一定要让孩子走出自卑。
她首先求教了儿童问题专家,想听听行家的见解。在专家那里,她结识了许多和她一样的单亲家庭。此后,她经常向那些单亲家庭讨教经验,想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每天她都陪着孩子吃饭,一有空闲她就不停地开导孩子,劝孩子上进;为了激励孩子的学习,她特意给他买了许多辅导书和文学书。怕孩子孤僻,她还偷偷地和邻居家的孩子商量,让她和儿子一起玩耍。
后来,儿子终于向她吐露了心声:爸爸就在隔壁教室上课,他经常能听到爸爸的声音,但是爸爸就是不来看他。因此他上课经常走神,甚至有时都不想去上课了。他想爸爸,他希望爸爸能来看看他。孙劲松强忍着泪水,搂着儿子,说爸爸会来的,只是平时爸爸工作忙才没来。私下,她找到负心的丈夫,和他详谈了一个晚上。她以近乎恳求的语气要求丈夫来看看孩子。丈夫答应了。
此后,她密切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她便督促、开导孩子及时改正。她还经常打电话给班主任,询问孩子的近况。也许是感动了上天,孩子变得开朗了,红润的脸上重现了天真的笑靥。后来班主任也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比以前活跃多了,她说,那天是她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她知道,孩子的心理障碍终于消除了。
为更多单亲孩子营造“幸福”
离婚后,整个家庭负担都落在了孙劲松的身上,日子变得举步维艰。为了抚养儿子,她不得不去工地上干些连男子都有些畏惧、但工资却少得可怜的重活。一天下来,双手布满血泡,整个人像要散了骨架一般。
那时,甚至工地上的包工头看到她的双手,都不忍心让她再干,劝她回去休息几天。可是,伤还没有好,她便又回到了工地。为了挣钱养家,她还定期到大学里替人洗衣服,给学校打扫校舍;还抽空到饭店端盘子、洗碗。